另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另类小说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170章 两难

第170章 两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从落地华盛顿以来,林安每日清晨六点半,都会准时将“中国战区每日战略动态简报”交给戴维斯少校。这份简报,已成为魏德迈将军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近几日的简报中,关于日军在平汉线(北平至汉口)活动的分析占据了显眼的位置。综合战略情报局(OSS)在华北的报告、军统局提供的零星情报,以及第十四航空队的侦察结果,一个结论已经产生:

日军正从伪满向华北增兵。

军政部对此的判断是,日军可能计划在河南及其周边地区发起一场“以战养战”的抢粮攻势,以补充其日益捉襟见肘的军需补给。

林安在军政部这份判断的结论下,用红笔轻轻画了一道下划线。

可是她的心里,却总觉得没这么简单。

这时候,她又想起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迷雾的说法了——真正优秀的指挥官,要在战争迷雾中看见微光,还要有追随这一丝微光的勇气。

对于中国战场的判断,她囿于贫乏的历史知识,无从预言。但她浏览着欧洲、北非、太平洋简报,不禁问出了一个的问题,“为什么还不准备登陆诺曼底呢?”

戴维斯眉头一皱:“诺曼底?安,你是说……法国北部的那个诺曼底?”

他似乎在确认自己没有听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哈士奇’行动(登陆西西里岛)即将开展,盟军在地中海方向已是分身乏术了,在法国开辟战场的事,看起来是要放到明年或者后年了。”

林安闻言,只是不以为意地耸了耸肩,“第二战场,难道要放在意大利?翻越阿尔卑斯山去进攻德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切实际吧?”

她脑海中闪过那张著名的历史照片——苏联红军士兵将红旗插上柏林德国国会大厦的穹顶,不禁说,“晚了一步,德国可就留给苏联喽。”

“噗——”戴维斯少校差点把刚喝进嘴里的咖啡喷出来。

他重重地咳嗽了几声,脸上是一种混杂着震惊和啼笑皆非的表情:“留给苏联人?安,你这个想法也太……太大胆了。苏联刚刚打赢了惨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伤亡惨重,能收回自己领土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一路打到柏林去?”

林安不置可否,轻轻摇头,“哦?谁知道呢。”

戴维斯擦了擦嘴角,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但目光中的探究意味却更浓了。他盯着林安,试探地追问道:“好吧,暂且不论苏联人的问题。即便我们讨论在法国登陆,可为什么你偏偏会提到诺曼底?从军事地理上看,比如加莱地区,不是距离英国更近,渡海也更容易吗?”

这一下,倒是碰到林安的知识盲区了。她走到地图前看了看,不得不承认,加莱确实更近。林安感觉头上有点冒汗了——怎么拿着结论去找解释,都这么难啊?

她顿了顿,故作镇定,“正因为太近,它也是德军‘大西洋壁垒’最密集的部分。真要硬攻,恐怕我们第一波部队就要付出极大代价。”

她点了点诺曼底的位置,“而诺曼底,海岸线宽,滩头多,可分散敌军的防御;且西面是瑟堡这样的深水港,后勤便利得多。另外,从诺曼底往东可攻巴黎,往南可切入腹地,其后续作战的展开空间,似乎也比局促于加莱地区更好。”

戴维斯不禁唔了一声,“好像,有点道理。”

他一摊手:“不过,这些终究是欧洲战区总司令部那些四星将军们需要决断的事情了。他们最终选择加莱,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我也一点都不会感到意外的。”

林安笑了笑,点点头,“那是当然。我们毕竟只是纸上谈兵。”

当天晚上,林安结束了在战争部一天的工作,拖着略显疲惫的身体回到分配给她的宿舍。她推开房门,正准备开灯——

动作却猛地一僵。

她的心,毫无预兆地漏跳了一拍。

——自己的东西,被人动过了。

房间内的陈设与她早上离开时并无二致,窗帘好好地拉着,桌上的文件也似乎维持着原样。但空气中,却残留着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属于她惯用的香皂或任何物品的陌生气息。或许是某种烟草味,又或许是某种男士须后水的余味,淡得几乎无法捕捉。

林安心中警铃大作。

很快,她在自己那只用于携带机密文件的牛皮公文包的锁扣上,发现了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细微的划痕——那不是她记忆中应有的样子。她的心沉了下去。

有人搜查了她的房间。

一股寒意从脚底骤然升起,她站在房间中央,一时间竟有些手足冰冷。是谁?战略情报局(OSS)?联邦调查局(FBI)?还是军方的G-2部门?他们为什么要搜查她的房间?

难道……是因为她白天和戴维斯少校讨论时,那个关于登陆诺曼底的推测?对于苏军占领德国的玩笑?又或者,只是例行的搜查?

按照林安这两年的工作经验,登陆法国,绝不会只有诺曼底这一个备选项。也不止加莱。有四个、八个候选项她都不会意外——即使她并不知道那些地名是什么。

而如果她正好说中了诺曼底,当然又可能是她聪明过人,但也有可能是……某种情报泄露的迹象。

林安缓缓走到书桌前,伸手,“啪”的一声打开了台灯。柔和的灯光瞬间驱散了部分黑暗,也让她脸上的血色恢复了些许。那本韦维尔元帅的诗集依旧放在床头柜上,似乎未被翻动。她的私人信件和一些不涉密的工作笔记,也都在原位。

她若无其事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姿态从容,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她很清楚,以1943年的技术水平,此时此恐怕还没有针孔摄像机。但是,窃听器却是大大的有。

她转着笔,心中浮起一丝不合时宜的黑色幽默——我还知道曼哈顿计划呢。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知道,恐怕不能再这样嘴上不把门下去了。

——天呐!

——还好没有带商震的密码本!

思及此,她才真正感到一阵后怕。细密的冷汗从额角和后背同时沁了出来。

换做是她自己处在美军情报部门的位置,在美军中国战区总司令身边这样一位能接触到大量核心机密的华籍女秘书周围,无论怎样加强监视和审查,也绝不为过。何况,这里是华盛顿。

摊开的信笺上,她久久没有动笔。

本来,她打算按向宋美龄保证的一样,到美国之后,就和宋子文联系。无论是出于宋美龄叮嘱的私谊,还是出于对外交部长汇报的公心,似乎都是该做的事情。但是现在,她有些……害怕了。

魏德迈回华盛顿这一趟,绝不是他向马歇尔、罗斯福述职开会这么简单。这场会议上讨论了许多关于欧洲战场的动向,比如登陆西西里岛,攻击法国,当然,还有关于缅甸的作战计划。这其中,都有丘吉尔的发言。

罗斯福曾承诺建立四国共举的国际机构——亦即后世的联合国,而此时此地苏联并无代表在这场会议中。但是理论上说,这些战略计划里,只有第二战场与苏联相关,而苏联也无从对英美的第二战场投入军力。

但反攻缅甸和援华,是切切实实的与中国相关的决议,而中华民国,她非常确切的知道——绝不知道英美首脑正在会面。

她恐怕是唯一一个知道的中国人。

要告诉宋部长吗?

林安放下了笔,关上了灯,躺在了床上。窗外的华盛顿已是深夜,万籁俱寂,唯有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汽车驶过的微弱声响。毕竟三点钟就要起床,早早睡觉才是正事。

然而,躺在陌生的、带着浆洗后微硬触感的床单上,她却毫无睡意。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窗帘外一丝泄漏的月光,感觉自己这个穿越者当的真是憋屈。

不说呼风唤雨,也不至于沦落到被情报局吓得浑身冷汗、瑟瑟发抖吧。

可是目前来看,有资格被吓得瑟瑟发抖,似乎已经是在这个时代职业发展的一个高峰了……

念及此,她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微笑,默默闭上了眼睛。

寂静中,往事却如潮水般涌来。突然,她想起了廖军长。他的声音忽然在她耳边又清晰了——“小林,别怕……”

她好想回家啊……

回到那个有空调、有网络、没有无休止战争的、属于她的时代。可是,家又在哪里呢?过去那个世界的爸爸、妈妈,他们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他们的音容笑貌,在历经了这个时代的血与火之后,竟也开始在她的记忆中,渐渐地、无可奈何地模糊起来了……

‘也许,我真该找对象了’,林安有些无奈地想,‘这样,就有一个家了。’

但是她又无奈的把被单蒙到了头上——避孕套什么时候发明啊?即使想要跟谁建立家庭,她可完全没有下崽子的思想准备。

再说,到底要不要告诉宋部长呢?林安一把把被单扯了下来。

魏德迈如果没有告知宋子文,那么就是不打算告诉他。可是,魏德迈在中缅印也许是一把手,到了华盛顿,可能连前十也排不上,也不过是个听指挥的高级打工人罢了。所以说,不打算告诉宋子文的,也许是马歇尔,甚至,罗斯福。

毕竟,在这场会议里,魏德迈可成了唯一一个“中方代表”了。即使他是代表着美国的在华利益。

纠结着,林安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