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另类小说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166章 当领导

第166章 当领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天,林安去找麦克鲁交还材料的时候,顶着一双大大的熊猫眼。麦克鲁参谋长笑着问,“都记住了?”

林安点了点自己的脑袋说,“都装进去了。”

“有什么想法?”

“想法很多。”林安顿了顿,“不过我得先把租借物资委员会的事情交代一下。”

麦克鲁点点头,笑容略收,“应该的。”

林安转身要走,麦克鲁忽然还是出声提醒,“虽然你的密级很高,但毕竟不是美国公民,还是要注意保密。”

林安熬了两个大夜,头脑正懵懵的,应道,“我明白的,将军。”

麦克鲁也不知道她明白了什么。

联络处还是那几个虾兵蟹将:王定坤少校,美军尉官特里、戴维斯、柯林斯。还有林安前一周半为了保护、半为了赏识而从新七军新39师联络组调来的沈美英少校和她的搭档徐行健少校。

林安一踏进办公室,王定坤就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嗓门洪亮:“学姐!您可算回来了!”

他快速汇报了林安离开期间的文档处理情况和日常运作,表示一切都有条不紊。又说沈美英和徐行健今天一早去了趟汽车大队核对物资清单,估计不一会儿就能回来。几个美军尉官倒是都在,见林安进来,纷纷起身敬礼。

林安没工夫等沈、徐二人,便先让王定坤把最近所有需要归档的报告和往来公文都整理出来,重要的她要筛选后装箱,一并带到华盛顿去。

正坐下来喝口水润润喉咙的间隙,沈美英和徐行健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这两个人,林安都是到印度后才算真正认识——当然,在昆明翻译处初步培训时候是见过,不过沈美英她是隐约记得模样,徐行健是完全不记得有这么个人。

“学姐!”沈美英一进门,看见端坐在办公室里的林安,不禁眼前一亮,快步走了过来。

她穿着配发的英制卡其布夏季军常服,短袖短裤,头戴一顶略有些歪的圆边军帽,个子高挑,裸露的胳膊和小腿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配上她明朗的笑容,活脱脱一个东南亚的女军官模样。

徐行健不紧不慢地跟在她身后,武装带系得很规整。他扫了一眼办公室里的人员情形,对林安敬了个礼,“林秘书长。”

林安随手还礼,正想说叫学姐就行,又猛地想起自己当初在联大与学员们初次见面时,就板着脸让他们称呼职务以立规矩,便轻轻咳嗽了一声,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掠过不提了。

沈美英没有敬礼,本来,作为偏文职的军官,联络官们总是自由散漫些。

她也没等林安开口请坐,就自顾自一屁股坐在林安办公桌旁边的空椅子上,一边用军帽扇着风,一边抱怨道:“学姐,您是什么时候到的?可算是把您盼回来了!这加尔各答真是比列多热太多啦,又潮又闷,我真想回列多去!”

林安看着她这副不见外的样子,不禁一笑,感觉她当初能有勇气揭发新39师的贪腐问题,恐怕与她这种大大咧咧的愣劲儿不无关系。林安温言道:“到哪里都是一样为抗战工作嘛。总部这边事情多,人手也确实紧张。再说,你继续留在新39师,恐怕多有不便。”

沈美英早料到她会这么说,撇了撇嘴道,“热倒还在其次。主要是在这里都跟英国人打交道,实在是不方便。盟军的跑冒滴漏,我们也查不了,憋屈!”

林安只能微笑安抚。

徐行健自进来后,便一直安静地站在一旁,面色沉静,仿佛办公室里的谈话与他无关。林安看他还笔挺地站着,便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说:“徐少校,你也坐。”

“是。”他应了一声,这才依言坐下,身姿依旧端正。

林安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心想,这个人,确实与办公室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沉稳,甚至有些过于持重了。

正说着,王定坤抱着一大摞文件回来了,左右手各捧着一小山,走得摇摇晃晃,口中还“哎哟哟”地叫着:“学姐,快,快来帮我拿一下,重死了!”

徐行健见状,立刻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从王定坤手中接过那几乎要没顶的文件,稳稳地放到林安的办公桌上。

王定坤一抹头上的汗,指挥道:“行健,这些是上个月的月报和往来函电,你把它们按编号整理好,放到那边的文档箱里。哦,对了,这两份是加急的,你先拿去重新装订一下,封面有些破损了,然后再归档。”

林安走过去翻了翻,是这几个月的汇报。又问,“各处往来的电报底稿和译稿,都有留存归档吗?”

王定坤迟疑了一下,说,“有是有,可是太多了。”

他又瞟了一眼徐行健,对林安说,“学姐,要不,咱们先去译电室的档案库看一下具体的量?您也好有个数。”

林安不疑有他,点头道:“也好,去看看。”

两人并肩走出办公室,还没走两步,王定坤就忍不住向林安诉起苦来。

本来他是很高兴办公室里多了两个能干的中国人同事,沈美英活泼外向,徐行健沉稳细致,工作能力也确实没得说。只是,他话锋一转,叹了口气:“学姐,徐行健这个人,最近不知怎么了,一心想要调回国内去。我好说歹说,他就是听不进去。您看,能不能给他升个职,或者调整个更有挑战性的岗位?也许这样能留下他。”

林安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他为什么想回国呢?”

王定坤耸了耸肩,说,“他觉得在加尔各答太安逸了,对盟军的贪腐又束手无策。他还说,国内比这里需要人。哦,对了,他弟弟也是译员,在昆明,好像是驻在荣誉一师还是54军来着,前阵子给他来信,说了些国内的情况,也许是他弟弟的话对他有些影响吧。”

林安想了想刚刚对徐行健那一照面的印象——沉静,规整,眼神里似乎总有种挥之不去的郁色。她不禁问王定坤:“依你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定坤挠挠头,“有点清高。”

他说,“我跟他说了,在印度这边工作,有额外的战时津贴,生活条件比国内好太多了。尤其是在加尔各答,买东西、下馆子、看电影,干什么都方便,不输给战前的香港上海,算是一等一的好去处了。他都一点儿听不进去似的。”

林安“嗯”了一声,心里大概有了数。这种人,用物质待遇是留不住的。

回了办公室,林安就开口,“徐少校,咱们谈一下。”

徐行健闻言,放下手中的文件,起身跟林安来到隔壁一间空着的小会客室。他话不多,但是言辞很坚决,他想回国,到一线部队去。

林安点了点头,说,“我知道,留在加尔各答是很困难的。在总部工作,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对个人来讲是很大的牺牲。离家里远、一封信的往来总要十天半个月,而且工作开展困难,英美的物资都不好核查,看了、却因为盟友关系而不能说,是很难做的。”

林安又说,“你想要回国内去,我也能理解。”

徐行健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脸也红了,立刻就想要开口。

林安一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说,“我不是说你回国是图享受或者离家近,没有那个意思。”

林安看着他,说,“你是觉得国内更艰苦、更需要人,是不是?”

徐行健沉默了几秒钟,最终,点了点头,“是。”

林安嗯了一声,“但是,徐少校,你也知道,加尔各答作为盟军在CBI战区的重要枢纽,总部的工作同样至关重要。这里的情况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把你调回国内是容易的,军令一纸而已。但是,想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像你这样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又能迅速适应总部复杂环境的人来接替你的位置,却是非常困难的。像你这样有能力的同志,在总部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她恳切地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留在加尔各答。”

这一番话,既夸了他能力突出,离不开他——其实林安哪知道他能力突出不突出,看起来还可以——但离不开他是真的,人太少了。于是就像是挽留员工的老板,赶紧吹上了。另一方面,又针对他清高的特点,提都没提什么加尔各答工资高、生活方便,她怕反而有反作用,反而是讲起了牺牲。果然,徐行健很吃这一套。

现在的大学生,就是跟未来不一样啊。林安心里感叹,看来下次招生的时候,要把优厚待遇少讲一点,多谈一些牺牲报国了。

徐行健紧紧咬了咬牙,似乎下定了极大的决心,终于开口,“林秘书长,我明白了。我……服从组织安排。”

林安松了一口气,“太好了,徐少校。”

她笑道,“这段时间我不在总部,你可得好好帮我盯着联络处这一摊子。我看你是咱们办公室这几个人里,做事也最认真的一个。”

徐行健的脸上露出一丝稍纵即逝的笑意,说,“请秘书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林安并不知道,她随口的劝勉,虽然成功留下了徐行健,却也无意中给王定坤多加了一个监工。

她离开加尔各答前往华盛顿的之后几周,王定坤不但没能如预想中那般“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地偷偷懒,反而因为徐行健的认真,以及沈美英时不时被徐行健的“正气”所感染而加入督促行列,变得比以往更忙更累了。

沈美英本就习惯了徐行健那种略带清高的行事风格,性格又相对简单直接,当初在新39师时,就是在徐行健的几句话影响下,才鼓起勇气决定向上级发电报揭发军需贪腐的。来了加尔各答之后,虽然也受了点王定坤的“世俗腐化”,开始对城里的咖啡馆和电影院产生了些兴趣,但骨子里那份纯粹还在,总的来说,还是很容易被徐行健的严肃态度所影响的。

所以,最终叫苦不迭的,恐怕也只有王定坤少校了。不过小王同志,说到底也只是爱偷懒的打工人,报国之心还是很纯粹的。如他所愿地留下了徐行健,他也只能痛并快乐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