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宸发觉自己其实很奇怪,在一段时间,她会很纠结某些问题的答案,但是有的时候,她又会觉得,其实那个答案一点也不重要,有些事,过去也就算了。
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只要给自己不断地输入快乐、积极的养料,忘掉那些不好的事,一切糟糕的坏情绪就都会被消灭,所有的问题也就都会迎刃而解了。
所以,她开始刻意地寻找生活中的正能量,让自己开心起来。
过年见面的时候,亲戚朋友们总要问问小辈们的学习,这么一比较下来,柳宸成了成绩极为突出的那一个。她也就正式成为了父母走亲访友、到处吹嘘的资本。
“呦,你们家闺女可真厉害啊。”
“啥厉害啊,这才刚上初中,还不知道以后能怎么样呢。”
“你就别谦虚了,跟我们分享分享呗,你是咋教的孩子。”
“哎呀,我们懂啥啊,我们都没管过她,都是她自己学的。”
“呦,那你家闺女可真懂事,我们家的那个可让我操心了,让干啥不干啥的。”
“她就这点还让我省心。”
“知足吧你,以后你可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然后一群大人爆发出灿烂的大笑。
熟悉的情节几乎在每个长辈的家里都会发生一次,中间的细节可能会有些许不同,但基本的内容都大差不差。
柳宸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在旁边听着,然后在适当的时候附和着傻笑。
有时她也会想,父母一遍遍地跟不同的人重复这些话难道都不烦的吗?
至于自己的感受,说不开心是假的,毕竟有很多人都在夸她。但是除了开心之外,好像也有一些别的东西,她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心里某个地方堵堵的。
她像是父母赢得的一块金牌,正在被带着四处炫耀。
但是,凡是要往好的方面想嘛。
那些奇怪的陌生感受并不重要。
有那么多人都在夸你呢,要开心一点。
柳宸这样想着,在脸上扯出了一个大大的、怪异的微笑。
一般来说,大人在一边谈天说地的时候,很多小辈会凑在一起聊天,但是柳宸跟他们并不很熟,所以,她总是到哪儿都跟着李梅。
柳宸跟她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家人并不太熟,跟她的叔叔、舅舅、姑姑的儿女们也就不太熟悉。记忆中,除了过年的时候,她跟这些亲戚都没有什么来往。
但是不出意外,过年的时候,大家又总会聚在一起,表现出一副亲密无间的样子。
至于为什么,一部分是因为柳宸的父母似乎分别和他们的家庭内部有一些矛盾。
柳宸的父母都有兄弟姐妹,但是他们的兄弟姐妹在那个年代都保住了铁饭碗。这当中好像涉及到一些当时政策性的东西,一些灰色的部分,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
关于这些事情,柳宸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她确实不怎么经常去这些长辈的家里。而且,柳宸的叔叔、舅舅、姑姑家距离他们的父母家都很近,几乎是步行十分钟以内的距离,柳宸家则离他们很远,几乎是市区的最东边到最西边的距离。
但这并不是柳宸真正和他们不怎么亲近的原因。
柳宸小的时候比较内向,每到这种拜访长辈的场合,他们就总爱开柳宸的“玩笑”。
“怎么看到人都不会叫人的啊?”
“快点跟我拜年,不然不给你红包啊。”
“你这怎么忸扭捏捏的,没礼貌,你爸妈怎么教你的?”
“我这是锻炼你呢,怎么,你以后出去了还能不说话呢?”
她不记得是谁第一个开这种玩笑的,可能存在于幼时已经消失了的记忆里吧。
谁知道呢?
但是她知道的是,这些长辈把这种所谓的玩笑当成了某种习惯。
青少年时期的柳宸每次跟着父母去长辈家里拜年,她甚至刚刚进门,一句话还没说的时候,就总能听到有人说,那个谁谁家的“闷葫芦”来了,“不爱说话”的那个谁来了,一边说还一边笑容满面的,好像这真的是什么很好笑的事情一样。
然后她就更不想说话了。
这样发展下来,她算是在长辈面前把自己“不爱说话”的这个标签贴得死死的。
快到中午了,大人们正忙着准备饭菜,柳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她的一个表弟走过来坐在了沙发的另一边,很突然地发问:“你学习很好吗?你这次期末考了多少啊?”
柳宸想,他应该是听到了大人们的聊天吧。
其实,期末考试出成绩那天,柳宸就已经在班里回答过同班同学很多次类似的问题了,所以,她几乎是下意识地直接说出了口:“就那样。我大概是扣了十几分这样。”
“那你学习也不怎么样啊,”他突然笑了出来,似乎松了一口气,“我妈还让我来和你交流交流,你还没我考得好呢。”
他们两个同级,柳宸的生日月份比他稍早一点。两个人虽然不在同一所学校,但是全市初中的期末考科目是一样的,总分也是一样的。
柳宸一下子来了兴趣,好奇地问:“你考了多少?”
“比你强啊,我至少大多数科目都能拿90分左右。”他又骄傲又带着些鄙夷说。
这误会大了。
本想解释一下算了的柳宸看了看他傲慢的表情,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些不断开着自己玩笑的大人的嘴脸,瞬间把自己的友好都收了回去。
她皱起眉头,冷漠地说:“我说我期末总分一共只扣了十几分,不是每科。”
听到这话,他愣了一下,僵住了大概几秒钟后,才缓缓开口:“哦。”
他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很奇怪,所有的骄傲和鄙夷一下子都消失不见了。
他又沉默了几秒,随后扯了扯笑脸:“那你还挺厉害的。”
两人一时无话,尴尬极了。
柳宸也感觉到了这略显焦灼的气氛,觉得是不是自己刚刚的语气有点太过生硬,正想着随便说点什么缓和一下,表弟却突然开口:“我差点忘了,我妈刚才跟我说让我去找她来着,我得过去了。”
没等柳宸反应,他就直接起身离开了。
柳宸一个人留在原地,心里的感觉复杂极了。
这不是妥妥的爽文剧情吗?怎么自己感觉怪怪的?
但是,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啊,是他先挑事儿的,我这样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她重新把注意力转到电视节目上。
奇怪的是,电视机里的节目变得没那么好笑了。
饭桌上,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柳宸则坐在李梅的旁边,没怎么说话,只默默地吃着饭。
大家聊着聊着,有一个人注意到了柳宸,挑起了话头:“呦,这个丫头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就知道低着头吃。”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
她跟这个桌子上的人并不怎么熟悉,根本找不到什么话题;而且,每次她想说点什么的时候,总会有个人跳出来再开一次玩笑,没劲透了。
“人家比你聪明啊,人家知道吃,哪像你似的,就知道说?”柳宸的叔叔说。
饭桌上的人瞬间哄笑,柳宸也应和着笑了几声。
叔叔趁着笑声又接了一句:“人家只是不想跟你说话而已,真以为人家在学校也不说话啊?人家跟同学肯定玩得可好了。”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柳宸很高兴有人帮自己解围,却又有点不安。思来想去,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接上这句话,只好继续低头吃着饭。
见柳宸这边没什么反应,大人们也失去了继续问下去的兴趣。
他们把话题转向了饭桌上的另一个小辈,柳宸的表弟。
“我听说柳宸成绩挺好的,你怎么样啊?”叔叔转头去问表弟。
“我还行吧。”表弟模模糊糊地回答。
表弟的妈妈,柳宸的姑姑却一下子坐不住了:“他成绩没那么好,但考得也挺不错的。男孩儿嘛,现在这个年纪还是贪玩儿。”
“是啊,男孩儿后劲儿强,说不定啥时候开窍了,成绩一下子就上来了,是吧?”叔叔一边说还一边鼓励地看向表弟。
姑姑开心了不少:“哎呦,哪有啊?他能顺利考上个大学我就满足了。”
“不能这么说啊,还是得把目标定高点儿。”叔叔一脸严肃道。
“那确实,”姑姑想了想,转头对表弟苦口婆心地说,“你可得好好学习啊,多跟柳宸学学,问问人家的学习经验,收收心。”
叔叔也接过话头,看向表弟:“是啊,你俩可以比着学,争取超过她。”
其实叔叔只是想缓和一下气氛,鼓励鼓励表弟,但这话进了表弟的耳朵里却变了个味儿。
表弟瞬间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他现在真的好讨厌柳宸的存在。
“他想学肯定能学会,现在就是爱玩。”姑姑一脸无奈。
柳宸坐在一边,一直听着他们的对话,提到她的时候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大多数时候都是木木的,没什么表情。
这种被他们捧起来的感觉并没有很开心,至少不是在学校里被老师夸奖时的那种开心。
她也想过跟表弟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没有去。
因为她本能地觉得,表弟其实并不想和她有什么交集。
午饭过后,柳宸帮着一起收拾碗筷。
在穿过客厅去往厨房的路上,柳宸不小心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给我好好学习,听见没?争取超过柳宸,给我长长脸。”姑姑语气恶狠狠地,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一阵沉默,没有人回答。
姑姑加重了些语气,催促道:“听见没有?”
表弟则有些不耐烦:“知道了。”
后面发生了什么,柳宸不知道,她其实也不太想知道。
好事嘛,又一个不如我的人罢了。
她又扯出了自己怪异的微笑,心里却没有一点开心的样子。
多年以后,表弟没考上市里的高中,姑姑一家花了很多钱把他送去了县里的学校,最后进入了一所大专学习。
晚上回到家以后发生的事算是柳宸最最开心的一部分了。
过年的时候,父亲送了母亲一部最新款的手机。
那个时候,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从翻盖手机、小灵通、带手写笔的触屏手机到全触屏,好像并没有发展多长时间。
母亲的旧手机闲置了,她就决定把那个手机送给柳宸用,也算作是一种奖励。
这个手机是触屏的,但还不是现在普遍用的全触屏,屏幕的下方还带有几个按键。
其实,能上网聊天、能看视频,对于柳宸来说也就足够了。
她好奇地翻来翻去,如获至宝,设置主题和壁纸,安装着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
在上小学的时候,柳宸家里就有了一台电脑,大多数时候都是父亲在用。柳宸那时就偶尔在周末登陆上并没有几个好友的聊天软件,或者打开网页玩一些小游戏。
所以,她在拿到手机之后也是先把几个常用的软件都装上了,又下载了几个视频软件,这下聊天、看剧什么的可就方便多了。
其实,真正让柳宸感到开心的并不是拿到了手机,她现在对于拥有手机这件事更多地只是好奇。
她真正开心的是,有一个充满着欢笑的家真得好好。
在柳宸的印象中,她的父母会经常争吵,真的很经常,她也很讨厌这一点。但是多年以后,她真正记住的却不是这些,真正烙印在她记忆深处的是父母之间和谐相处的一幕幕。
就比如今天。
没有人吵架,没有讽刺,没有忽视,没有冷漠,没有压抑。
笑声,这是柳宸在家里感受到的最珍贵的东西,即使这笑声和柳宸没有任何关系。她看着父母笑脸相对,聊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这样,这样就够了,看到这样的画面要比今天出门收到夸赞所获得的快乐还要多一万倍。
她拼命把这些欢声笑语塞进脑海,默默在心底许愿,这样的日子再多一点吧。
再多一点,再多一点。
她一点也不想千方百计地让自己快乐起来,她想直直接接地感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