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另类小说 > 拾柿 > 第11章 口罩(七)

第11章 口罩(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柳宸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手紧紧抓着后座上微微凸起的弧形位置。其实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把手,这样抓着也很别扭。但是,对于柳宸来说,这样的姿势要比抓住前面人的衣服来保持平衡要自在不少。

其实,想到自行车后座带人的场景,柳宸的脑海中总会出现那些带着柔光的偶像剧或电影片段,亲密、笑容、缱绻、依恋,不管是情侣之间、朋友之间,还是长辈和晚辈之间,总会让人不自觉地露出微笑。

她抬头朝前望去,看着前方略微宽厚的母亲的脊背,却丝毫感受不到影视作品中那些声光电带来的依恋与感动,说实话,这更像是一座山。

这座大山将两人冷漠决绝地彻底隔绝开来,任柳宸再怎么努力,终究无法撼动。

她很爱很爱自己的父母,但是,父母却没有那么的爱她。

她在很努力地说服自己接受这一点,但是,越尝试,某种感觉就越发强烈,她也就越发觉得,想要完全接受这件事几乎不可能。

所以,她也不太清楚自己现在对父母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柳宸其实并没有听父母亲口讲过他们的爱情故事,他们好像还挺不愿意提起的。但是通过日常的聊天,她整合出来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他们相识、相恋的时候早已不是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两人是经人介绍后相亲认识的。他们都是厂里的工人,条件、家境都很匹配,见了几次面算是聊得来,对对方也都比较满意,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在周围人的眼里,看着这对年轻的小夫妻好像都可以预计到他们未来平稳、幸福的人生。

这样的故事在当时并不少见,父母的上一辈人大多数也是这样过来的。

但是事情总会有变化。

具体的转折点在哪里呢?

柳宸也无法完全确定,可能是她的出生,也可能是那个“轰轰烈烈”的下岗潮。

人们总爱说这样一句话,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

谈到抚养下一代,更是离不开两个家庭的共同努力。先不说生育期间女性生理和心理所要经历的一切,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是极其漫长又折磨人。

但是,如果做出了这个决定,在养育小朋友的过程中,快乐不是应该要远远大于痛苦吗?不然建立这样一个家庭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柳宸时常疑惑,为什么她从小感受到最多的是频繁的冲突和矛盾?

那些听来的关于父母恋爱、结婚的两情相悦真的存在过吗?如果那一切真的存在过,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

难道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

还是说,仅仅是因为我?是我的出生造成了对这个家庭毁灭性的打击?是我的不懂事将两个人之间本就存在的鸿沟越挖越深?

类似的想法折磨了柳宸很久,虽然她真的不该承担这一切。

毕竟,如果真的要归因,这口大黑锅怎么也不该扣在她的头上。

柳宸的父母迷信于社会时钟,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信奉所谓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以说,他们几乎没有做任何准备就生下了柳宸,甚至还大言不惭地放出豪言壮语,不就是养个孩子吗,这有什么难的。

养孩子又不是养个小猫小狗,吃吃喝喝、玩玩闹闹就行了,背后所要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什么都好了。

更何况,养个小猫小狗都需要费尽心思照顾,完全不是什么吃吃喝喝就够了。

柳宸出生后,由于他们并没有了解过这个过程所要付出的代价,初为父母的喜悦与新鲜劲儿很快就过去了,他们逐渐变得不耐烦。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时常吃不好、睡不好,他们就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推来推去,谁都不想多尽一点力,好像谁如果多付出了一点就像吃了什么大亏似的。

这个时候,约定俗成再一次上线了,在一个小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赚钱打拼,女人就应该多顾家。做好家务、带好孩子就是女人的天职,特别是新时代的女性,就必须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外事业有成、独立自主,回到小家就得是贤妻良母。

当然,这种话纯属放屁。

养孩子的重任一下子压在了母亲头上,她竟然也就这样接受了。于是,母亲每天跟父亲一样按时出门上班,下了班则要继续照顾柳宸的日常起居、辅导作业。

一来二去,李梅每次下班回家看到柳宸,总觉得她又要惹出什么事来烦自己,好不容易才到的休息时间泡汤了,看着她是越来越不顺眼。

至于父亲,在柳宸童年的印象中,父亲倒成了那个所谓有趣的人。

他推开了几乎一切作为父亲的责任,避免了和柳宸出现争吵的所有可能。

每次学校老师要求什么或是日常生活中有点儿什么事,父亲总会说,找你妈去,这我可帮不了你,找你妈去,我在这儿忙着呢,别捣乱。

父亲还很喜欢带着柳宸出去玩,去公园玩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去附近的景区爬山,甚至跟着父亲和他的一大帮好朋友一起去其他城市旅行。

柳宸每次跟父亲一起出门总会遇到他的各种各样的老朋友、新朋友,他的朋友们都很友好,和他们一起去各个地方旅行游玩,每一次都是新鲜有趣的经历。

不可否认,柳宸关于父亲的这些回忆很美好,对她后来的成长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

因为旅行真的可以教会一个人很多很多东西。

一直到后来,柳宸都很喜欢旅行,但是想到旅行,她已经不会想到父亲这个人了。

后来的某一天,柳宸和父亲之间的相处已经变得像是陌生人了。

父亲依然笑容满面,很像柳宸小时候记忆中那个幽默有趣、会带着自己到处玩,比每天看自己不顺眼的母亲不知道好多少倍的父亲形象,但是柳宸却早已不是那个小女孩了。

柳宸已经经历了很多很多,自己孤身一人熬过了后来许许多多的质疑与绝望,父亲却好像一直都没有变。

在那一刻,在父亲笑容满面地跟已经大学毕业的柳宸说着过一段时间我再带你出去玩的时候,柳宸却只觉得讽刺,心里找不回一点点小时候的那种喜悦。

她不再是小孩子了,自然不可能因为“一袋糖果”就开心一整天。

说起来,柳宸一步步走向独立的过程并不怎么健康,这大概也就是后来她遇到越来越多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吧。

父亲在经历下岗潮之后一门心思要追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没了稳定的工作后,他沉迷于投资、贷款、创业,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他学着积累人脉,交各种各样的朋友,拼命想要证明,他是完全可以凭借自己高超的情商在某个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

铁饭碗有什么好的,既然没了,那就应该全力以赴,做好一切的准备去捧金饭碗。

做生意吗,人情往来才是最重要的,个人魅力、家人朋友,一切都可能是生意桌上谈下来项目的筹码。

个人能力倒并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能说会道、情商高。

来来来,我给大家唱首歌露一手。

呦呦呦,您家千金这么小就一点也不怯场,有这么出色的能力,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啊。

欸呀呀,我跟你说啊小伙子,娶妻娶贤,弟妹这么贤惠大方,你有福气啊。

哪里哪里,还得麻烦您未来多提携,多敲打敲打啊。

推杯换盏,不亦乐乎。

柳宸也跟着父亲去过几次这种所谓的人情场合,每次她都窝在角落里吃东西,不怎么说话,她打心底里讨厌这种虚伪。

小孩子的眼光往往最透彻,这一桌人全是在演戏,脸上堆着假笑,恶心透了。

不巧的是,就算一直躲着,柳宸也免不了要被开几句玩笑。什么你爸这么会说,你怎么不随你爸啊,诶呦,你这小孩儿怎么一点都不懂礼貌啊,见到人也不打个招呼什么的。

对,他们把这叫做玩笑。

其实,父亲看似快乐了一段时间,实则最后落了个被时代卷得什么都不剩的结局。

毕竟,在那个时候,真正能把生意做起来的又有几个,最后四处欠债、甚至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倒比比皆是。

柳宸有一段时间很明显地感受到,和母亲相处的时候总是少不了挨骂,和父亲的相处过程却总是快快乐乐的。

试想,作为一个小孩子,母亲每天看你不顺眼,最后一边骂你一边糊弄着照顾你。父亲会带你出去玩,玩的过程当然很开心,但是真遇到事了又根本不会管你,你会更喜欢谁?

柳宸当时的答案很笃定,都喜欢。

如果真要分出个高低,前期可能更喜欢父亲一点,因为他有趣又幽默,还会带自己去见识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到了后来,等她发现这种所谓的乐趣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等她真正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根本得不到任何回应的时候,她把这种更喜欢的倾向转向了母亲,因为至少,母亲真的会帮她。

这种挣扎颇有种他们虐我千百遍,我却还是星星眼的意思。

那时,单纯的柳宸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变成父母中间的夹心饼干,两头不是人,这种对于父母单纯的爱却把自己拧成了麻花。

柳宸很小就觉得,在父母眼中,她就是个小麻烦,或者说难听一点,她就是个烦人精,一点也不讨喜。但是因为自己不信邪,再加上铺天盖地的感恩教育,她始终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父母才会这么讨厌自己。

所以她努力懂事、努力乖巧,努力让父母两个人都对自己感到满意,却怎么也做不到。

特别有趣的一件事是,柳宸得到第一次月考成绩的那天,她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母亲。那天好像也是在煤棚门口放自行车的时候,她努力让自己镇定,不让自己看起来太过兴奋,却怎么都没有想到,这段对话会像钉子一样死死地嵌在脑子里,想拔也拔不出来。

“今天我们月考成绩出来了。”柳宸兴冲冲地说,说完还停顿了一下。

“你们月考了?我咋都没听你提过。”李梅敷衍道。

“我跟你说过,上周学校组织考试了。”柳宸的兴奋劲儿被浇灭了一点。

“考就考呗,”李梅继续不以为意,“跟我说干吗?”

面对一连串的冷漠,柳宸一开始想要分享的心情消减了大半,但还是强迫自己重新提起精神:“我考了年级第一。”

李梅听见柳宸的话先是一愣,随即慢慢转过头,满脸鄙夷:“就你?!”

是的,她说的是,就你?!

她下意识地觉得柳宸在撒谎,或者根本不可能优秀到取得这样的成绩。

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对自己有这么大的恶意。似乎在母亲的眼里,无论柳宸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只要这话是从柳宸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就什么也不是。

她不记得后来具体发生了什么,也不记得和母亲的对话是怎么结束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又一次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在父母眼里,她永远都只会是一个满身缺点、懦弱无能、内向胆小、丝毫上不了台面、不懂事的小孩,一个随时可以踩上两脚、根本不用顾虑感受、什么事都办不好、事事需要操心的烦人精。

但是奇怪的是,如果类似这种对话发生的当时有任何外人在场,母亲的反应就会变得完全不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