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又在捉妖[红楼]》/子不语经年——晋江独发
黛玉没有任何法子,眼下自然不敢得罪北静王,又寻思着借他的手救出父亲,于是顺水推舟,想了想暂且答应道:“劳烦你回去告诉王爷,承蒙王爷不嫌弃,小女愿嫁入王府。”
紫鹃在一旁听见,惊诧掩面,那周贵听完满意笑道:“林姑娘好魄力,我这便回去将这好消息通知王爷,林姑娘接下来几日可别出远门了,安心等林大人回来为你操办嫁妆吧。”
周贵走后,黛玉只觉骑虎难下,北静王怎么会在这个关口掺和进来?到底是有心求娶还是另有阴谋?
癞头和尚昨日给她匕首,难道是希望她在必要之时自行了断?
黛玉觉得癞头和尚断无这个意图,可也想不通这其中来龙去脉,她只记得,刚拿到匕首时,眼前便望见错觉,以为官邸着了大火。
黛玉猛地一激灵,她不会无缘无故看见那场火,那分明是个难以言说的征兆,可她一时半会儿想不通那究竟代表什么。
紫鹃见不速之客已离去,忙问黛玉:“姑娘真的答应嫁给北静王?”
黛玉无计可施,想到自己接下来可能的遭遇,喃喃道:“果然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紫鹃不知这话是何意,正要追问时,又听外头有人火急火燎地走来了。
黛玉以为又是哪路人马趁火打劫,忙打起精神仔细应对,昂首一瞧,来人居然是凤姐和宝玉。
紫鹃喜出望外如遇救星,忙上前招呼:“二奶奶、宝二爷,你们怎么来了?”
宝玉望见黛玉,急匆匆边走边道:“老爷已经听说姑父的事了,正在跟国子监的大人商议对策,你现下如何?要不要回园子去住?”
黛玉不语,只是摇头,已经从大观园走出来了,焉有再回去之理。
凤姐走在后头,见这官邸乱成一锅,大门形同虚设,便招呼几个小厮去守门,嘱咐若有来访,先行通传。又让厨房烧菜熬汤,热火朝天地随时恭候林如海回来。
凤姐张罗完这官邸的事宜,见黛玉一脸忧色,且没有要回贾府的意思,只好上前宽慰:“官场上人来人往,哪个人没被查过,况且姑父刚刚上任,任他们查也查不出多少事来,我看到头来不过是虚惊一场,你别吓坏了,安生等姑父回来吧,别先把自己吓病了,倒让姑父担心。”
这些道理黛玉固然都能想到,但是经凤姐的口说出来,才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于是连连点头,心下敬佩。
大观园的姐妹能诗善文,却无一人敢怠慢凤姐,这自然不是单看她的管家身份的。黛玉是由衷赞赏凤姐的,然而近来的事却让她心生担忧,宿命犹如一座屹立在每个人跟前的险山,像凤姐这样有能耐的妇人,来日若被宿命刁难,不知又会归于何处。
宝玉在一旁长吁短叹,紫鹃见黛玉绝口不提北静王派人上门的事,想着这件事绝非黛玉一人可承受,便壮着胆子向宝玉和凤姐道:“二奶奶,宝二爷,你们不知道,方才北静王府派了人来,说要娶我们姑娘过门,眼下老爷又出了这事,听起来分明是仗势欺人了,姑娘只好答应下来,这该如何是好?”
凤姐双眼微瞪,缓缓道:“竟有这种事?”
宝玉难以置信,急忙问:“真是北静王派来的人?”不等黛玉答话,宝玉也深知北静王做事不会是儿戏,于是又握着拳头自顾自道,“好,我知道了。”
宝玉一味恼火,心道跟这等王孙公子结交,竟然引来入室招来是非,真是始料未及。
凤姐则镇定道:“别慌,若果真是北静王的意思,他为了礼数,断然不会趁人之危,强娶林妹妹过门。”
黛玉听罢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管如何,他肯定会先让父亲回来的。”
宝玉按捺不住,嚷嚷着去找北静王说理,凤姐恐他生事,便要领他回贾府,临走前又问黛玉一声:“你真的不跟我们回去?”
黛玉摇头道:“我此时若走了,实在有畏罪的嫌疑,外人知道更要往父亲身上泼脏水了,我不能走,我要守在这里等父亲回来。”
凤姐留下一个年长的婆子照应黛玉,黛玉目送他们离去。
到了下半日,黛玉心绪已经好转些,只是一整日无人上门,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日暮再度西垂,厨房的人来问紫鹃是否要盛饭,紫鹃瞧了瞧黛玉,小声道:“先备着吧。”
黛玉毫无食欲,大半日不曾进餐水,只觉口渴,让紫鹃倒杯茶来喝。
眼见月上柳梢,这一日看来一无进展,黛玉望见自己映在茶水里的模糊面容,心生形单影只的悲戚。
一口茶未入喉,外面忽然传来一句——“老爷回来了。”
黛玉定了定神,恍惚中不敢当真。
紫鹃远远地听见了,以为自己头昏听错,没敢惊动黛玉,竖起耳朵接着往下听。
片刻后,第二声还未听见,黛玉已忍不住开口道:“他们说老爷回来了,是不是?”
恰在这时,前院已传来小厮的呼唤,一时传遍整个官邸。
黛玉惊喜万分,放下茶杯起身向外走,紫鹃跟在后头,不忘提醒黛玉:“姑娘别摔着。”
黛玉来到前厅,脚下险些踉跄了一下,她看见父亲是被人驮回来的,第一眼看到父亲身上还穿着临去时那身衣裳,第二眼便牢牢看向那个驮着父亲的人。
早听说他会来,却仍意外他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柳嵩扶着林如海在一张太师椅坐稳,黛玉望见他二人,怔愣中仍有犹疑,待听到父亲的说话声后,知道磨难已消,这两日所有的担惊受怕此时竟都显得慈悲了。
林如海伸出手道:“玉儿别担心,为父一宿没合眼,太过虚累,歇过来就没事了。”
黛玉在旁边点点头,父亲像是遭受了好大的罪,她不敢多问什么。
柳嵩背对着黛玉不曾回头,黛玉张了张口想唤一声,可此时却不知该如何同他寒暄。柳嵩同样动了动肩,也没有回过身来。
林如海靠在太师椅上,喃喃问黛玉:“北静王是不是差人来过?”
黛玉咬唇,父亲既然这么问,显然是已知道了。
柳嵩侧转回头,和林如海一样在等黛玉的回话。
黛玉看到他半边脸的神色,眼中忽而酸涩不已,一行清泪不由自主从腮边滚落。
“北静王承诺会救父亲出来,我只好答应了。”黛玉如实道。
柳嵩见她落泪,慌忙走上前来。
四目相对时,他压低声音道:“若你是被胁迫的,我会想个法子阻止。”
弄出些怪力乱神的传闻,让北静王知难而退,对柳嵩来说不是难事。黛玉知道这一点,但不知怎地,她只愿柳嵩不再牵扯进来。
林如海没听清柳嵩在说什么,向黛玉为难道:“若你已答应,再想悔婚便不成体统了。”
黛玉将一线希望寄于宝玉身上,转脸看向父亲说道:“宝玉和北静王有些私交,今日他和凤姐姐过来,已经知道了,看他的样子,应该不会袖手旁观。”
林如海的脸色原已有所好转,听到这话忽又猛地吸了一口凉气,气息急促道:“若那北静王翻脸无情,寻机治贾家的罪,又当如何?”
黛玉万万没想到还有这种结果,仔细一想,也并非没有可能。人心叵测的道理放在什么人身上都一样,若果真如父亲说的那样,那就是她亲手将贾家人推向深渊了。
黛玉顿时慌了神,柳嵩看向林如海劝慰道:“林大人也不必忧虑,宝玉公子不过是鲁莽顽童,料想北静王也不会跟他一般见识,林大人若实在不放心,我明日一早便去打探消息,也好有个应对。”
林如海合眸点头,交由柳嵩去办,夜色愈深后,林如海被扶回卧房,此次在官场的风波有惊无险。
黛玉向柳嵩使了个眼色,然后离开前厅来到外间廊下赏月。
柳嵩一言不发跟在她身后,在廊下并肩站定后,才迟迟道出一声:“林姑娘别来无恙。”
黛玉抿唇道:“太久没见面,都快忘了你是谁了,你站在那儿,我像从来都不认识你似的。”
柳嵩苦笑:“林姑娘这话说得未免太无情了……”
黛玉知道他未说出口的话是什么——她怎么能忘了他呢,毕竟,他们的牵绊那么深。
“你怎么会接我父亲回来?”她低语。
柳嵩忙回答起正事:“我在皇城外走了一遭,听说林大人被诬陷的事。”
黛玉仍有疑惑:“真是北静王将我父亲救出来的吗?”
柳嵩面色森森:“大概是。”
黛玉怔怔道:“这样趁人之危的人,应该不是好人吧?”
柳嵩冷声道:“当然不是。”
黛玉转而笑问:“你怎么会去皇城?”
柳嵩望她一眼,有些气馁道:“你遇到的那个猫妖没有死,它又入宫缠上了贾妃娘娘,我这次也没有擒住它。”
黛玉听到事关元春,心下暗流涌动,立刻想到了最坏的地方——深宫阴谋重重,若元春被猫妖控制住,那些人不会放过添油加醋的机会,元春早晚会引起陛下疑心,再加上薛家的事,若是陛下追查下来,两家人要栽好大一个跟头了。
表面上这几件事看起来不相干,可是这些事纷纷指向了她先前那个梦。
若不能趁早阻止,一切就会照着原来被安排好的那样了。
黛玉牙齿发颤,知道眼下必须抢占先机,不能再静观其变了。
“我现在能做些什么?”她问柳嵩。
柳嵩不解她的语气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坚决,不安道:“你在想些什么?”
黛玉目光灼灼地凝视他,她想到了癞头和尚给的匕首和她后来看到的大火,忽然就明白其中深意了。
若不及时反击,接下来便是回天无力了,为今之计,只有从源头上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