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另类小说 > 屏屏的种田日常 > 第128章 第 128 章

第128章 第 12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现在江南一带最流行的茶是碧螺春和春前龙井,她竟是连味儿都没闻到过,一时灰心不已。

娟儿从外院走进来,手里捧着个木匣子。

王程氏一看那匣子的颜色,脸上闪过惊喜,“这样好的漆盒,好久没见到了,这是老爷子让人送来的?”

娟儿把东西放下,盯着王程氏的脸色,慢慢道:“是万牛镇的一位商人送给夫人的。”

王程氏把匣子打开,里头是四层的妆容之物,她惊喜得很,这妆奁她从前买过一个,是岷县荣山村胭脂铺的特供商品,她也是辗转了几手好不容易才得来的。

她珍惜的拿起白瓷瓶的香露,揭开盖子,一股浓郁的月季香扑面而来,“是了,是荣山村胭脂铺的东西,那人叫什么名儿?”

“王水,他现在还在外头。”

王程氏把香露放好,不舍的把妆奁合上,“请他进来。”

王水被娟儿请进堂屋,安排在右下手坐下,“冒昧叨扰,还请夫人海涵。”

王程氏笑道:“王老爷客气了。”

芸儿从侧边出来给王水上了一盏茉莉花茶。

王水不拖泥带水,“今日来,是想同夫人做一门生意。”

王程氏一愣,问道:“不知先生想做什么生意?”

“淮安县接连受灾,此事过后,城内必然空出许多商铺,实不相瞒,我从岷县而来,想在此地做点儿小买卖,往来运输免不了要用到船,就需要码头停靠,可我见淮安县这儿的码头,船锚仅有三个,周围的路也不好,怕是进出不大方便,听闻那码头是王家的,便斗胆来府上询问一二,可否将码头租借于我?价格好商量。”

王程氏心动得很,可码头一事却不是她能做得了主的。

“哎呀,这可是好事一桩,只是这等事还得我相公做主才是,你稍后,我这就去请他过来。”

王程氏带着芸儿和娟儿往正屋去,她神情严肃,吩咐娟儿,“去厨房,让李厨子做几样点心送去堂屋。”

娟儿马上去了。

“只盼着相公没饮酒。”

可门一推开,王程氏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酒味儿,她心中自是气得很,可这时也不得不耐得性子,轻声呼喊趴在桌上的王老八。

“八爷,外头来了个商人,得你去接待一二。”

酒是前一天夜里喝得,王老八虽然当时醉得厉害,现在也差不多酒醒了,只是无事可做,干脆睡大觉,这时听王程氏的话,睁开眼睛。

“商人?哪里来的商人竟然来找我?”

“是从岷县来的,说是想租借码头。”

王老八呵欠着伸懒腰,“租借码头?给多少钱?”

“他没说,我也不敢妄自开口。”

王老八想了想,“老头子不管我们死活,却把那码头看得紧,我就是想租,他也未必愿意。”

“此番淮安县遭了重灾,铺子一点儿租金也没收到,家里也有几个月没送银子来了,若是再不想想法子,难不成咱们一家子都上街讨饭吃?况且,都是老爷子的亲生孩子,凭什么他们就能在成县过好日子,我们就要在这里遭罪?”

这话说到王老八心坎里了,都是亲生的,凭什么他就要天天过这样的日子,他其实很想分家,老爷子就是再不喜欢他,再抠门也得分点儿东西给他,但王程氏一直拦着不让,怕老爷子把事做绝,也怕他几个兄长从中作梗。

不过现在老爷子压根儿不来淮安县了,他怕蒋县令故技重施再叫他摔跟头,这倒让他有了机会。

“我去会会他。”

王老八换了身衣服去堂屋见王水。

“王先生打算租多久?”

王水比了个三。

“给多少钱?”

王水道:“每年一百两。”

以前王老八可从来不把几百两银子看在眼里,可现在他过的这日子,让他再也不敢看轻银子。

一年一百两,三年就是三百两,够他花销一段时间了,过后要是钱花没了,还能再问他要,反正他一个本地地头蛇不怕他这个外来商人。

“好,我同意,王先生过三日把银子带来,届时我把文书准备好。”

王水满意离开。

王老八也没闲着,起身在堂屋里走了两圈,“一会儿我就给老爷子写信让他把码头给我。”

“万一老爷子不愿意?”收了礼自然盼着能成其事,王程氏对老爷子并不抱有太大希望,子孙后代太多,便不会珍惜,搞不好人家心头还盼着他们一家早点儿去死。

“哼,怕什么,他现在根本就不敢来这儿,我那几个兄长也是怕死的,就是想来也必然是互相推诿,到头来打个乌青,人也未必能到这儿。”

果不其然,王老八的信寄出去,那头很快来了回信,连着码头在内,县城几家铺子也都给了他,权当是分了家。

王老八自然不甘心就得这点儿东西,不过他也不着急,先把码头拿到手里,把那一百两银子挣了,后头的事再徐徐图之便是。

王水一得到王老板给的码头的文书,立刻同盛屏商量在淮安县开店的事。

从这次洪灾来看,县城地势相对较低,一旦洪水过境必然全城被淹,选择在这里开铺子做生意显然不是好的选择。

码头西边,那里有一片低矮丘林,这片丘林光秃秃没有丝毫花草树木的遮掩,仔细看几乎都是大石块,不知道被河水冲刷了多少年,内里靠河的那一边冲的很光滑,即便河水上涨,也没有翻过丘林,也就是说那边的土地并不会受到洪水影响。

越过丘林,成片的土地表面是赤红色,估计是多年前形成的盐碱地,这块地不仅种不活庄稼,就是开发起来也不容易,因为地下不是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就是脸大的石块,处理起来很难,多年来不是没人想去那里开荒,但都无疾而终,于是便空了一年又一年。

盛屏有心把那片地开发出来,甚至想将县城挪个位置,只是现在能量有限,她能做的并不多。

在规划之前,盛屏先找秦方询问那块土地的归属。

秦方很实在的告诉她,那块地就是没人要的荒地,不存在土地争端,属于县城的公地,若是要用作其他用途,衙门直接写一封文书盖章便可免了后顾之忧。

盛屏欣然同意,王水出面签了文书,拿下了西边的宽阔土地。

等蒋鹭从州府回来,淮安县内一切公务井井有条,受灾百姓也具得到妥善安置,他低价买了一批陈粮分发给百姓,这个冬天倒也能过下去,往后的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在淮安县这里为官,要想有建树很难,光是维持一年的基本生存就很费力了,好在没有税银的压力,蒋鹭也能腾出心神来专心筹粮筹银。

秋日以后,一切尘埃落定,到了抽调壮丁修缮河堤的时候了。

壮丁在别处是件苦差,可在这里却不然,他们是去河堤上做事的,算是河工,河道衙门管着他们两顿饭,每月还给二钱银子,所以被圈名的人高兴得很。

盛屏这边把拿下的地命名为荣山村杂货铺,这也是出于现实考量,毕竟超市这个概念比较现代化,说给人听,压根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杂货铺就不一样了,哪里都能见到,一听名儿就知道是干什么的。

还没动工,盛屏先让人做了一个大大的木头招牌,就挂在码头的对岸,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

不过她很少露面,外头的事几乎都让王水在跑,她则在书房绘图。

打从她构思超市起,这几年想到什么就及时的写下来或是画下来。

她计划照搬百货超市的营业模式,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涵盖了衣食住行、化妆、文具、玩具等品类。

衣品区:分为针线区、布匹区、皮毛区、成衣区、鞋履区、面纱区、油布区。

食品区:分为蔬菜区、鲜肉区、河鲜区、咸肉区、熟食区、禽蛋区、米粮调料区、干货区、腌菜区。

住宅区:分为家具区、杯盘碗盏区、炊具区、照明区、柴炭区。

出行区:分为车架区、船只区、牲畜区、伞具区、蓑衣斗笠区、渔具区。

妆容区:分为胭脂水粉区、金银珠玉区。

书画区:分为笔墨纸砚区、书本绘画区。

幼儿区:分为玩具区、孩童车区、孩童座椅区。

这些大类,还会衍生出更多细小分类,每一个分区都由两扇门为界限,牲畜区除外,要单独圈养,不然味道太上头。

原本她想着把超市修成一个三层高的建筑,现在又觉得不太好,既然占地那么广,没必要费劲修高楼,在靠河岸的一边一层楼一字排开,再单独修两座楼,一个做休闲区,主要经营点心、糖水、茶水的买卖,一个做娱乐区,左右两边隔开,分皮影区和评书区。

另一边直接做成美食一条街,丰富种类,把各大菜系荟聚于此,同时小吃类食品也要进一步发扬光大,烧烤、串串、各种形式的火锅、汤锅也不能少。

规划图一好,盛屏就和王水计算大概要用到的材料,分别要去哪里买,一些技术类的工匠要去哪里请,此外,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加固河堤。

虽然洪水从没有没过河岸,可凡事总有意外,为了以防万一就得做好万全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