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王英推着车和盛屏一起同刘管事进入刘府。
刘府的房子是典型的五进院,除了花园、池塘,还有两个阁楼,府内一花一草、一砖一瓦无一不精致。
仆人、婆子和小丫鬟来来往往,只这一个小院就有十数人之多。
刘管事低声对盛屏道:“府上有四个厨房,这是二道门的大厨房,等到了日子你就在这里掌勺。”
“是。”
刘管事在厨房门口停下,里面马上出来了两人,把车上的豆花和豆腐拿进厨房。
“仔细点儿。”刘管事皱眉叮嘱。
里头出来了个富态的中年男子,他一出来就对刘管事点头哈腰,脸上都是讨好的笑,“刘管事您来了。”
刘管事漫不经心的点点头,虚指了一下盛屏,“这是盛娘子,我带她来认认地儿。”
“盛娘子,小的姓李,我听您吩咐。”
盛屏微微颔首。
“你跟他去吧,我还另外有事。”
刘管事说完走了。
李厨子等他走远了,揩一把额头上的汗,转头对盛屏道:“盛娘子,请。”
盛屏随他进入厨房。
里面分成了两间,外头那间主要放着各类菜蔬,后头那间才是后厨所在。
李厨子跟她道:“府里老爷太太公子小姐都吃素,这豆腐是天天都要有的,其他的菜随季节端上桌。”
眼前一溜菜筐子,有莲藕、萝卜、白菜、冬笋、菠菜。
李厨子道:“还有黄豆芽、绿豆芽、黄花菜、香菇、野蕈,这些容易坏,放在后厨的冷库里,另外笋干、萝卜干、菜干也是有的,等到用时,盛娘子吩咐一声就是。”
盛屏默默记下,问:“可有松花蛋、咸蛋?”
“有,您往这边请。”
盛屏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在右边还有一个小间,她走去一瞧,地上靠墙处放着大小不一的陶瓮,中间一个架子,摆着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还有她熟悉的乌鸡蛋和鸽子蛋。
“左边坛子是咸蛋和松花蛋,右边坛子是各种腌菜。”
盛屏把腌菜坛子一一打开查看,是腌黄瓜和干腌萝卜丝,“只有这两样?”
李厨子笑,“虽说只有两样,可味道多啊,甜的、咸的、麻的、酸的都有。”
他往后小心看了一眼,向盛屏靠近了些,小声道:“那甜的,是刘太妃赏的白糖做成的,外头都见不着。”
盛屏眼睛一亮,“听说白糖是贡品。”
李厨子点头,小声道:“珍贵着呢。”
盛屏走去外面,“这笋看着倒新鲜。”
李厨子愣了一下,眼睛下瞟,很快道:“听刘管事说,您是荣山村的?”
“嗯。”
“这笋就是从荣山村的竹林挖来的。”
盛屏眨眼,“府上的人能去荣山村?”
李管事这会儿背挺起来了,“瞧您说的,府上可是刘太妃的娘家人,荣山村那地儿,现如今改名大别山,你们人走了,总得有人住进去看管吧,王长史就找了咱们老爷。”
成王府邸在岷县县城,这里说是成王私产,可实际归了刘员外家。
也许从一开始长史要荣山村的地,就是为了讨好刘员外一家。
盛屏很难不阴谋论,她又生出了被迫迁出荣山村时的无力感。
但是转念一想,这对她而言,也许是个好消息,王府不是他们庶民百姓能接近的,可跟王府有关的人,放眼岷县不就是刘员外家吗?
此时她就在刘府,马上要为老太太办寿席,若是能在老太太跟前挂上名儿,以后兴许能再去竹林和别山。
她求的不多,能从那儿带回几棵树、几株花草回村也是好的。
“我想拿几颗白菜回去做酸菜。”
李厨子马上搬了一筐放到他们的车上,殷勤的把他们送出了府。
回客栈时,盛屏一路上都在想法子,她一定要回一趟大别山,看看从他们走后,村里的变化。
这个念头一出来,盛屏寝食难安。
原本送豆腐和豆花的活儿王英一人也能行,前面她跟着去主要是为了跟刘管事搞关系,如今连席面的活儿刘管事都托给她了,这关系眼见着是到位了,可她还是去了,还让守门的小厮帮忙把刘管事叫出来。
刘管事很快出来了,“盛娘子,可是有什么麻烦?”
盛屏摇头又点头。
刘管事笑了,“你就直说吧。”
“昨儿个,我听李大叔说,府上的莲藕和冬笋都是从大别山来的,我就想到了一道荣山村的糖水,若是能在寿席那天端上桌,也能讨公子小姐们的欢心。”
“什么糖水?”
“蜂蜜柚子茶。”
刘管事低声念了一遍,“先做好让我尝尝再说。”
盛屏正等着他这句话,“可是外头没有柚子卖,咱们村以前种得倒是多。”
刘管事了然点头,“这好办,下晌我去客栈找你,带你去一趟大别山。”
盛屏又是一翻恭维道谢,回客栈之前,先去集上买了两小罐蜂蜜。
才吃过午饭,刘管事坐着马车到了客栈。
盛屏拉着柳大娘和她一起去。
刘管事见了并没有阻止,一路上同她们闲谈。
于是盛屏知道了,刘管事同荣树河关系不错,两人年轻时往来很多,后来他在刘府出入不方便,这才减少了往来,不过荣树河每年还是会送他不少的鹅蛋、鹅毛和乡下特产,先前搬家时用的船,也是在他的帮忙下才能一口气租下那么多。
马车行驶了两刻就到了村子,盛屏撩开车窗帘往外看,原本刻着荣山村的牌坊已经被拆了,只在一旁伫立了一座石碑,刻着大别山三个字。
盛屏原以为村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可实际上,除了田地变得大了,田埂少了些,其他地方几乎没有改变,硬说有的话,也是因为下了雨,田边山坡处又变得青葱翠绿了。
田地里有人牵着牛在耕地,白墙灰瓦的房屋依然静静的点缀在田间。
村子变化不大,可往里走,她打眼瞧远处的山,从山脚往上到半山腰,山壁光秃,竟然是被修理得寸草不生了。
马车一直到竹林下头的池塘处才停下。
三人下了马车,刘管事对盛屏道:“我要在这儿等人,你且去吧,一个时辰后回来就成。”
池塘的水放走了,里面不少人正在挖偶,见他来了,有人跑过来招呼。
刘管事道:“还有空着的筐子和板车吗?”
那人立刻点头,“有。”
“去,拿几个给她们。”
“是。”
盛屏和柳大娘推着板车,先去了荣钱儿家。
柚子已经成熟了,多得压弯了枝芽,她们把三个筐子都装满。
见离约定的时辰还早,盛屏提议回家里去看看。
柳大娘也很想去,“咱们走的时候,地里的韭菜、香菜长得可好了,不知道有没有被糟蹋。”
两人怀着忐忑的心一路往南,走回了家。
大门上挂着锁,盛屏把头上的钗子取下来桶开锁眼进门,竟然跟他们离开时一模一样。
柳大娘又是惊喜又是可惜:“哎呀,这韭菜都长老了。”
盛屏看到韭菜都长出花了,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念头是韭菜花酱,她被自己装满食物的大脑弄笑了。
不过比起韭菜花,她更在意的是芋头,叶子焉了,这预示着采收的时候到了。
盛屏从库房里找出几个废弃的筐子,跟柳大娘一起,把韭菜花、芋头、魔芋都挖出来,装了满满两个筐子。
要不是两人力量有限,柳大娘还想摘几个南瓜和冬瓜。
盛屏道:“不着急,咱们能来第一次,也能有机会再来。”
等她们跟刘管事汇合时,柳大娘还有几分害怕,她担心被刘管事责怪,可刘管事只是看了一眼板车,接着就让人把这车东西晚些时候同冬笋和莲藕一起送去镇上。
三人坐着马车回了镇上,盛屏和柳大娘到了刘府,先没回客栈,在门房坐着。
门房大约受了刘管事的指示,对她们客客气气的,还送了茶水来,盛屏又一次喝到了正宗的茶叶水。
一个时辰后,门房来请她们,原来是大别山的人回来了,门房看有五筐东西,还挺沉,叫了个小厮,推车送她们回了客栈。
已经是傍晚了,但盛屏没闲着,一边教柳大娘用石臼舂韭菜花,加盐做出韭花酱,一边指挥小苗和云云帮她一起清洗柚子。
焦红锦丢下手里的绣活,帮着剥柚子皮、去白瓤。
天一黑透,王青就去屋里拿来蜡烛和灯笼,把院子照得亮亮的。
王豆子端了一锅豆花饭放在院子的小桌上,让两个小孩儿先吃饭。
正好柚子洗完了,盛屏赶他们去吃饭。
小苗和云云手牵着手坐在桌前,乖乖的盛饭吃起来。
一直忙到王秋云回来,他们才收工。
盛屏伸展着胳膊,垂着酸痛的腰背,坐下吃了两碗饭,本来都要烧水歇息了,看到厨房那一筐子白菜,一拍脑门,“怎么忘了。”
她又把白菜腌了,这才腰酸背痛的打水洗漱回屋睡觉。
早上,她带着一罐柚子茶和韭花酱去了刘府。
刘管事先用韭花酱吃了一碗豆花,又冲了一壶柚子茶水,满意的点头,“这柚子茶不错,韭花酱也好。”
盛屏这才开口,“大别山的柚子树多,落在地上倒可惜了。”
刘管事明白她的意思,“我这几天每天下午都要去大别山,盛娘子若是得闲,可以一起去,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离寿宴还有十二天,你可要上点儿心。”
盛屏打保票,“您放心,等过两日我就把菜单拟出来,再请您试菜,保管不会耽误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