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另类小说 > 拾柿 > 第19章 相遇(二)

第19章 相遇(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时候柳宸觉得自己还挺奇怪的,上学的时候拼命想着放学回家玩,放了学之后又觉得没什么玩的开始无聊。

也是够了。

但是说真的,每天放学后的生活确实变得越来越无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院子里的小伙伴约着一起出去玩的频率越来越低。

起先,柳宸以为是大家升入了不同的初中,进入了不同的班级,各自时间对不太上,每个人也都有各自要忙的事情,像小时候那样聚在一起才会越来越难。

其实,生活总在不断地向前走,原因有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重要。而面对这些变化,不管有没有做好准备,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接受。

最近,柳宸越来越觉得,自己和小伙伴们的生活原来那么的不同,而且让她觉得奇怪的是,她以前根本没有注意过这种不同。

李欣然的家长直接付着高昂的学费送她去读了市里最好的私立初中,地方比较偏,她也就直接住校了,见她一面变得很难。

不过某次放假回来的时候听她说,她们教室的条件有多么的好,什么特别高端的电脑啊、桌椅啊,甚至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放东西的小柜子,还有什么她们初中每年考上重点的人有多多啊,感觉她过得非常开心。

王倩升入大院附近的一所普通初中后学习一直跟不上,甚至屡屡名列班级倒数,她本人倒不是很在意,她以前就不怎么喜欢学习。

但她很自信,始终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只是不想学。只要能把用在兴趣爱好上的那些精力放在学习上,成绩根本不算什么事儿。

反正也是刚刚进入初中学习不久,有什么可慌张的,最后一年下功夫学不就一下子都赶上了嘛。逆袭的例子那么多,怎么不可能是自己呢?

只是她这套理论在父母那边根本行不通。

他们看着王倩的成绩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愁。所以,王倩的父母给她报了各种学科类的补习班,虽说不至于把放假的所有时间都填满吧,但也差不多了。

至于她在补习班愿不愿意学习,这个,据上次柳宸和她闲聊时的感觉,好像补习班也不是特别有效果。

刘珊和王倩升入了同一所初中,她的成绩算不上好,但好像也算不上有多坏。她放学后的生活跟柳宸其实差不了多少,时间比较自由,也没有什么补习班。

不过,刘珊的父母把她们这群一起玩的孩子形容为以后一定没什么出息的野孩子。每次去刘珊家找她玩,她家长的脸色都不是特别的好看。

小的时候倒还好,一群孩子疯跑着出去玩,家长也不用天天在家看着闹腾的孩子。这都到中学了,这群孩子还是天天想着放学就出去玩,都不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考虑。

这些朋友不交也罢。

柳宸还记得,有一段时间,刘珊每次出门找她们都跟做贼似的。

后来,各种原因吧,刘珊跟大家见面也变得越来越少。

王诗悦直接在小升初的暑假一声不吭搬离了大院,这件事还是从家长口中得知的。也许去了外地,也许只是搬到了城市的另一边,总之,柳宸再没见过她。

吴桦和班里的一个同学谈起了恋爱,据她所说,是很正式的那种恋爱。柳宸每次见到她,她好像都在聊男朋友什么的,甚至后来也只忙着跟男朋友出去玩。

这完全触及到了柳宸的知识盲区,她其实一点也不知道,谈恋爱有那么好玩吗?竟然让一个人痴迷到这种程度?

那大概是柳宸第一次隐隐约约地体会到什么叫见色忘友?可能吧。

她后来也没再去细想。

至于柳宸和肖钰,她们俩一起升入了实验中学,虽然不同班,但其实已经是彼此为数不多经常见面的小时候的玩伴了。

只是,就算再怎么亲密的朋友,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粘在一起。

她俩结伴放学后还是得先各回各家写作业,可能写完作业会找彼此玩,也可能不会,有的时候肖钰还会跟着家里人出去。

反正就是,跟小时候的感觉不太一样了。

这种变化难免让人失落,不过还好。

也许是因为年纪不大,有点没心没肺,真正意识到跟那些玩伴走得越来越远,倒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伤心。

这算是一种成长吗?

准确的来说好像也不是。

只是这段时间,柳宸慢慢开始找寻一个人消磨时间的方式。

她写完作业之后的主要娱乐活动变成了看电视。

近期的热播电视剧啊、热播综艺啊,放学之后那个时段的黄金档各个电视台的热门,她是摸了个门儿清。

她也开始看各种小说,主要是市面上的一些热门畅销书。

虽然语文课上老师也会推荐各种课外书目,但是那些书看起来未免有些太过刻板,再加上“学校任务”这层壳子,总归不怎么能让人喜欢得起来。

相比之下,当时书店里摆在最显眼位置的畅销小说和各种杂志要有意思多了。

至于怎么挑选,说实话,柳宸有点从众心理,别人看什么她也看什么,什么热门她也要去凑个热闹,但你要是问她最喜欢的是哪一本,她自己其实也不知道。

本来也只是对抗无聊的一种消遣方式,还真到不了爱不释手的程度。

“你这怎么天天回来就是看电视啊?”李梅下班回家推开门,看到了守在电视前面的柳宸,嘟囔了这么一句。

柳宸当时正在看一部热播的情景喜剧,开心得咯咯笑,根本没听到这么句话。

李梅见柳宸没理她,已经有点生气了:“你作业写完了吗?就在那儿对着电视机傻笑。”

“写完了。”柳宸这回是听见了,但也只是匆匆回了一句,没有多说什么。

李梅听到了肯定的回答,也不想多管她,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她摇了摇头,就离开去忙自己的事了。

柳宸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还笑得跌宕起伏的,像过山车一样。

开心到了一种近乎癫狂的地步。

不过,在屋里听到这一切的李梅完全不是这么觉得的。

“诶诶诶,”李梅直接冲着柳宸喊道,“你能不能小声点儿笑,你是要把屋顶掀翻还是怎么着?”

柳宸把电视音量开得很大,再加上李梅是从另一个屋子朝她喊的,她其实一点儿也没听见李梅在说什么。

这边李梅见柳宸久久都不回应,甚至还继续着那种“狂妄”笑声,又提高了一点音量:“诶,你听见我说话了没有?”

柳宸这时才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有人在说话,但听不大清楚说的内容是什么:“啊?”

说完之后她便拿起遥控器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了一点。

“什么?”柳宸又问了一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耳朵上,听屋子另一边的说话声。

李梅见自己提醒了两遍都没什么回应,这会儿又开始“啊?”起来了,心里有些烦躁。

她索性直接放下了手里忙活着的事情,走到了柳宸那里:“我说,你笑的时候能不能注意一点儿,一个小姑娘家家的成什么样子?这你以后出去了看别人笑不笑话你。”

柳宸听着李梅话里话外的阴阳怪气,皱起了眉头,她伸手把音量又调低了一点,继续看着电视。

刚刚的好心情被捣碎了一点,电视里播出的笑点竟也变了味儿。

她只是觉得好笑、觉得开心,这难道是什么错吗?

这竟然涉及到了某种道德规范?

别人笑话我,为什么笑话我?笑得没有章法就该被批评吗?

“这就对了嘛,”李梅见柳宸安生下来,一声不吭地安静看电视,沾沾自喜道,“这样多好,可别一天天咋咋呼呼的。”

柳宸本来不打算回话的,但是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咋咋呼呼又怎么了呢?为什么别人要笑话我?”

“别人当然不笑话你了。”李梅觉得有点好笑,这算个什么问题?

她直接坐到了柳宸旁边:“别人只会说,你爸妈天天在家怎么教的你?等你以后嫁人了,到婆家没个正形,人家也会说,这个孩子可真没家教,一点礼貌都不懂。”

“所以你是怕别人在背后说你不会教育孩子?”柳宸冷漠地说。

何况我这是在自己家,怎么又到了没礼貌、没家教这种程度了呢?

“行,那你愿意干嘛就干嘛吧,”李梅并不打算回答柳宸提出的问题,继续自顾自地说道,“以后可千万别跟别人说我是你妈啊,我可丢不起这人。”

这下柳宸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她有些尴尬,又有点不知所措,只好不再接话,重新盯着电视看,想通过电视里的热闹氛围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过去。

李梅见柳宸不接话了,以为她是接受了自己的观点,也就没再顺着自己的逻辑往下说。只是见这孩子又把自己看进电视里面了,还是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一天天看的这有什么意思啊?不就是几个傻子在那儿逗笑话嘛!”

她嘲讽地留下了这么一句便扬长而去,继续忙自己的事。

虽然大多数时候,柳宸并不知道李梅在忙些什么。

她只觉得大人永远都有在忙的事情,永远都有把她打发走的理由,却又总能在“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来对自己正在做的事评价一番,然后再轻飘飘地离开。

柳宸越想越气。

我不就是没人陪我才只能闷在家里看电视吗?我去找你玩儿你不是也会嫌我烦吗?

怎么所有的道理都在你那边?难道你说的话就全部都是对的吗?

看电视的心情全毁了。

她气呼呼地拿起遥控器,随意切换着频道,她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觉得心里憋了一口气无处发泄。

“诶,对了,”李梅突然折返了回来,“你从明天开始中午去我上班的地方吃饭啊。”

“为什么?”柳宸当时还在拿遥控器切着频道,下意识地反问。

“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李梅直截了当地说,“我以后中午就不回来了,谁给你做饭啊?你吃什么啊?”

“哦,”柳宸说,“可我和肖钰约好了中午放学一起走的。”

“你怎么这么呆啊?你跟她说一声不就行了吗?这也要我教你?”李梅一脸不耐烦,“你不是说你成绩挺好的嘛?我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

柳宸又不说话了。

“记住了啊。”李梅说。

她的语气里似乎带着些不容置疑的权威。

是的,大多数情况下,年纪还小的我们并没有什么选择,除了服从,好像并没有任何所谓协商的空间。

我们需要懂事、需要妥协、需要顾全大局、需要把自己塑造成世俗意义上标准、优秀、甚至完美的形象。

我们也不容易,你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没了我你还能靠谁?露宿街头吗?

你能不能有点女孩的样子?

我们接收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信息,仿佛只要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就是罪过,最后一点点堆积,搞得自己都快要相信了。

甚至到长大之后,我们变得只知道什么是所谓“对”的事情,而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后也就浑浑噩噩地这么过去了。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反抗吗?哭闹吗?

如果哭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矛盾和争端早已被泪水替代了。

这个世界上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从来不是暴力冲突,而是尊重。

只拿亲子关系这一点来看,家长教育犯错的孩子无可厚非,但把孩子所有正常的兴趣爱好归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未免也太过偏激。

而且那些“懂事”的孩子是真的会信。

孩子的朋友也是朋友,他们和朋友分别也会不舍,他们突然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也会不安。

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批判又能怎样呢?

父母的所谓权威真的大过天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