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附近有很大的一片绿化地。
那儿其实是个小花园,好像是在那边一个学校的家属院里,柳宸其实也不太记得她们这群小伙伴里第一个发现这片乐园的是谁,只记得小的时候只要一有空,她们乌泱泱的一群人总是喜欢跑到这里。
因为这里几乎能够满足小孩子们所有的玩乐需求。
她们大部分时间会在很大很大的一片草坪里抓虫子玩儿,是的,真的就是抓虫子。
春天、夏天的时候,她们一人手里拿着一个塑料瓶子,比赛捉螳螂,那种青绿色的,小小的一只,还会跳,有点难抓到,但还好,一个下午下来,每个人总会抓到几只。
还有西瓜虫,棕黑色的,一捏就能捏成一个球。如果把它展开来,还能看到许许多多的小脚,密密麻麻的。这种虫子跑得并不很快,倒是很好抓,只是长得有点丑,把它当成个小球球捏几下再展开,玩玩儿也就再放回草地里去了。
有的时候刚刚下了雨,草地里还能发现蚯蚓,只是蚯蚓总是躲在泥里,抓住了也不是很好玩,还滑溜溜的。有一天下午,她们几个人立志要抓一堆出来,结果特别难抓,还挖得手里、指甲里全是泥,于是决定以后就不再抓蚯蚓玩儿了。
跟蚯蚓比起来,揪蜗牛可是容易多了,它几乎就定在某一个地方一直不动弹,一揪一个准。抓到之后,再想方设法地让蜗牛从自己的壳里钻出来,点一下蜗牛的触角的话就会一缩一缩的,特别好玩。
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的废旧铅笔盒,装了密密麻麻的一盒蜗牛回家。
有喜欢的虫子,当然也会有不喜欢的虫子。
柳宸她们如果在草地里遇到了蟑螂或者蜈蚣什么的,一样会大叫着跑开。
蟑螂是长得太丑,看着就瘆人,她们以前抓过蟑螂,关在瓶子里越看越丑,以后每次看到这种生物都会躲得远远的,看得烦了甚至有一巴掌拍死它的冲动。
蜈蚣那就是纯粹的害怕了,首先是家长说过,蜈蚣有毒,看到了一定要抓紧时间避开。再就是,蜈蚣长得可比蟑螂瘆人多了,看得人心里发毛,头皮发麻,像是基因里一直传下来的某种集体记忆,总感觉这东西杀不掉。
对了,要说的话,还有放屁虫,长得瘆人不说,味儿更是受不了,连提都不想提它。
除了抓虫子,这里还有后来小区里标配的那种健身娱乐设施,什么秋千啊,跷跷板啊,还有那种两只脚踩在踏板上,然后拉着扶手就能悠来悠去的“玩具”。
这些东西在柳宸家住的院子里可没有,院子里能称得上是所谓娱乐场所的地方好像就只有那几棵树和几根电线杆子。
这么说是因为可以在上面刻字或者扣树皮玩儿。
如果玩累了,出了这个花园就能看到一家小卖部,好吃的、好玩的,几毛钱就能买的那种便宜小玩意儿特别多。洗完手之后坐在路边吃着这些小零嘴儿,吹吹风,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可真是太幸福的一天了。
但一定记得别当成饭吃,不然晚上回家必得挨训,乱花钱的罪名可就扣下来了。
对了,柳宸还很喜欢去肖钰家和她一起看电视。
那个时候电视上播的火热的好像大多是港台武侠片或者是琼瑶阿姨的言情剧。
大热的武侠剧的话什么神雕侠侣啦、天龙八部啦,什么武功秘籍、内力心法啦,天花乱坠的,柳宸其实说不上喜欢,但是看也能看得下去,只是有一种看了之后就看了的感觉,没什么太大的感触。
如果非说后来要有什么稍稍留下来的记忆呢,可能就是杨过竟然和他姑姑谈恋爱,以及那个什么天山童姥真的很吓人,童年阴影实锤了。
要是说印象中最最喜欢的一部武侠片,好像是,那部电视剧叫什么名字总是会忘,但她一直都记得那句台词,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
女主角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干将和莫邪的故事很感人,最后结局好彩妹还变老了,她也太善良了吧。
柳宸后来回忆,这其实是唯一一部她感触很深的武侠片,而且即使已经把故事情节忘得七七八八了,甚至这部剧的名字都忘了,一些情绪和感受竟然还能够记很久很久。
但是和柳宸一起看电视的肖钰很喜欢这些大热的武侠剧,她喜欢段誉、王语嫣,也喜欢杨过和小龙女,主角很帅就不说了,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牵绊也很是动人。只是,肖钰也觉得,怎么那个时候的作者和编剧这么喜欢玩儿伦理梗。
其实,肖钰觉得,这类故事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作者独立构建并完善出了一个世界观,创造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世界,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复杂多面的人物。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可能各不相同,但一些情感是共通的,也许我们不可能进入一个书中所写的真正意义的江湖武侠世界,但是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他们面临两难抉择时的纠结与挣扎,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可能会遇到。
这种代入感与角色间产生的某种共鸣会把人越拉越深,也就让人越来越着迷。
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个时候的男孩子们总喜欢把自己幻想成江湖中的大侠。
虽然大多身世坎坷,但是一路披荆斩棘、克服万难,最终成为绝世高手,傲立群雄,不仅如此,还有那么多性格各异、美若天仙的女孩子喜欢自己,心甘情愿为自己付出。
天哪,这说得我都想过上这样的生活了。
只是那时的柳宸在看剧时大多带入了女性角色,可能也是因为这样,她才对大多数这些片子无感。
在那个时候,大多数的女孩子都很迷恋这些英雄救美的陈词滥调,男主人公往往英俊帅气、魅力非凡又温柔体贴,怎么不算是梦中情人呢?
要怪就怪女侠的故事实在太少、也太边角料了,不然,柳宸绝对是各类武侠片的头号粉丝,会找出所有原著读一遍的程度。
但是有的时候性别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她可以从非爱慕角度去欣赏影视剧里的男性角色,可以以他们为榜样,希望成为那样的人,也可以喜欢那些或温柔善良或古灵精怪的女性角色,即使并不理解她们的某些做法。
当然,这些也只是一个并不那么喜欢武侠世界的女孩子对于武侠世界的个人看法。
再后来就是琼瑶阿姨的天下了,什么还珠格格啦,情深深雨蒙蒙啦,甚至后来还拍了几部类似风格的剧集,一直到很久以后,某些热梗仍旧风靡网络。
肖钰很喜欢看这类的剧集,每次电视上重播,她都会守在电视机前,有的时候会叫上柳宸一起,有的时候会跟她妈妈一起看,真的达到了某种狂热的地步。
确实,柳宸也觉得,这类片子虽然谈不上有多喜欢,但还是很吸引人的,有搞笑、有眼泪,有真实的情感碰撞、浓情蜜意,也有各式各样的恩怨情仇与迫不得已。
轻松愉悦,不失为休闲时刻填充精神世界的小点心。
只是,柳宸还是觉得,大家庭、大家族里的主人公都有点过于咋咋呼呼的,情节也是禁不住细想,编剧总是制造各种各样的矛盾先让每一对苦命鸳鸯不得圆满,当然也是不缺伦理梗,到最后又总会让主角历尽千帆。
不过,那个时候大多数的观众应该都只是看个热闹吧。
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共鸣,情节曲折得像是坐了过山车,牵着观众的心绪。柳宸也不例外,颇有种看别人家狗血八卦的感觉,吃瓜看热闹,看着看着一下午也就过去了。
相比于小时候可以接触到的影视剧,柳宸还是更偏爱动画片。
柳宸最喜欢的动画片,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就是大耳朵图图,动耳神功,一个憨憨的小朋友和很爱很爱他的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
几乎每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身上都会发生类似的事。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大闹着不想去幼儿园,但是一旦缓过来劲儿,有趣的老师和性格各异的同学,课堂上跟着老师同学一起做游戏,下课了就去疯玩儿。
晚上回到家,淘气的图图可能会惹爸爸妈妈生气,会大张旗鼓或悄咪咪的搞出各种乱子,但是这种爸妈和孩子之间的碰撞却一点也不让人觉得烦躁,反而充盈着满满的温情。
这应该才是那种普通平凡的家庭中应该出现的平平淡淡吧。
小孩子会有不可避免的各种情绪,调皮捣蛋、爱哭爱闹,这就是小孩子的天性。
爸爸妈妈会受不了、会发火,甚至会被气笑,但大多数时候也会耐心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小孩子也才会在一件件小事中学会怎么样正确对待别人、对待自己,怎样正确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大耳朵图图的作者一定是带着满满的爱意来写下这个故事的。
是不是真的就是这样,她不管是什么年龄都更倾向于喜欢小孩子的故事,而摒弃大人们之间的弯弯绕绕?
柳宸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后来的某一天,她兴致勃勃地打开大耳朵图图,却发现这片子好无聊,一点也看不下去。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以为自己从没长大过,但是却在回头看的某个瞬间猛然惊醒,自己早已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改变着。
一些东西没了就是没了,再怎么找也找不回来。
如果非要再说一部印象深刻的动画片的话,那就得是成龙历险记了。
一个是因为这是一个冒险故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动画片主人公的名字叫小玉。
柳宸和肖钰每次一起在电视机前看动画时听到小玉这个名字,总会开她的玩笑,诶你看,你和她的名字一样诶,诶她叫你呢。
而肖钰大多数时候只会翻个白眼回应柳宸,哈哈。
柳宸很喜欢冒险,她对一切新鲜事物、挑战自己固有认知的这种带有“侵略性”的观点感到好奇,也乐于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这样的观点总是很有趣,至少比自己无聊的生活要有趣得多,虽然并不一定会跟着这些新奇的观点而改变自己。
但是长大了一些后的柳宸却越来越觉得,自己身边的好多好多人一点也不喜欢冒险。他们拒绝不同的观点、拒绝不同的声音、拒绝所有离经叛道,他们甚至心甘情愿地做个“回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某个不知从哪里得来的观点并对此深信不疑。
她不明白,明明人的思想才是最独一无二的存在,却有那么多的人自愿放弃一切个性,只为融入某一个群体。
大家都说这样做是好的,只有这样做才是对的,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认可,那我就应该去这样做,至于我自己的感受,那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没有人愿意在人群中做个异类,这既容易在明面上被针对,还得忍受被说三道四、被孤立、被冷落的滋味。
只要是个人大概都会希望被他人认可吧,这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这种群体性一旦极端化又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你要融入的这个群体本身就充斥着病毒,你难道要为了获得认可而去被同化吗?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是只愿意躲在厚厚的壳里,说融入大家才是最稳妥的,思前想后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不愿意冒一点点的风险做出改变吗?
那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到底是人在控制群体,还是群体在操纵人?
你所相信的所谓有局限的自由又到底带给了你什么呢?
想得有点太多了,柳宸收回思绪,眨了眨眼,看着窗外大路上亮起的路灯,又回头望了望自己空无一人的房间,果然,自己的生活还是这样,无聊得像一滩死水。